弘扬国粹志传承 厚德精术济苍生——记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导师马小平 |
来源: 点击数:1307次 更新时间:2017-9-1 17:01:55 |
在江苏省针灸界,在南通市卫生系统,在我县普通老百姓当中,有一个熟悉的名字常被人想起,他就是县中医院江苏省中医重点专科——针灸科的学科带头人、主任中医师马小平。 为加强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传承工作,探索建立中医药学术传承、推广应用和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有效方法和创新模式,201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了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建设项目专家,其中县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夏治平因造诣精深成为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指导老师。2017年,县中医院针灸科因实力雄厚,再次入选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单位,创建了马小平传承工作室。
工作室旨在整理、传承老中医药专家马小平的学术经验,培养基层中医药人才,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并且对好的中医药经验加以总结、传承和应用于临床,大力提升临床诊疗水平。工作室将按照建设任务书的要求,认真收集整理好老中医药专家马小平的医案、处方、学习笔记,形成相应的临床诊疗方案、经验方法或技术方法,更好地服务就诊百姓。 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导师马小平,是县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南通市名中医,现任南通市针灸学会副会长、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他被连续选举为县政协委员,被多次评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和市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优秀继承人”的光荣称号,2011年被中央文明办评为“中国好人”敬业奉献典型。现任中国针灸学会理事、江苏省针灸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江苏省耳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针灸学会急症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苏省针灸学会器材专业委员会委员。他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持省市级科研课题9项,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参与完成的省中医药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主编中医专著3部,参与夏治平等主编的中医专著5部。
2014年,马小平作为项目负责人,成功申报并举办了江苏省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穴位注射诊疗周围神经系统疾病及夏治平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研讨会”。马小平作为大会主持人,作了题为《穴位注射治疗枕大神经痛临床经验》的学术报告。 2013至2015年间,马小平申报并立项省中管局资助课题《火针诊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尪痹)早中期关节畸形的临床疗效研究》,已于2017年1月结题。另外,他参与完成的省中管局资助课题《电针结合SASP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研究》亦顺利结题。 马小平出身在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他从小立志:不为良相,但为良医,要做一名优秀的医生,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去疾除患。怀着这一理想,马小平大学毕业后考取了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专业硕士,在那里,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顺利修完硕士学业后,他被分配到省人民医院工作。然而,他总想着家乡太需要医生了。于是,30多年前,马小平踏上了回乡之路。回乡的学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而县中医院则有了全院第一名硕士。如今,马小平已是该院针灸科主任中医师。 来到县中医院后,马小平激情燃烧之余,总会冷静下来思考: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党和人民培养起来的医务工作者,该如何面对自己的职业?该如何面对渴望恢复健康的病员?每当这时,先贤孙思邈“贵贱贫富,普同一等”的训诫总是第一时间在耳边响起;医圣白求恩的崇高精神有如巨大醒目的路标,为他指明前进的方向。于是马小平常常对自己说:“医者父母心,先有仁心才有仁术!我要借这小小银针,为求医者点燃生命之光!” 30多年来,马小平手揣的那根银针,填补了一个又一个科研领域的空白点,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医界奇迹,让一个又一个病员心中枯萎的花蕊又重新绽放。 就是那根银针,让脊柱僵直、疼痛难忍、驮背难堪的高新区病员陈军驱走病魔,挺直了腰杆。 就是那根银针,让姜堰白米镇下肢瘫痪的6岁脑瘫患儿迈开脚步,哼起了欢快的儿歌。 就是那根银针,让无数位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针到病除,重新体味健康人生的乐趣,愉快地走上工作岗位。 也就是那根银针,将马小平一心为病员的心灵承诺演绎得深情动人。
他在门诊工作中,接触到一个人数虽少,却不容忽视的弱势群体,那就是弱智儿童。前来诊治的大都是先天性脑瘫导致智力低下,且行为能力发展相当迟缓的小儿。据已掌握的资料看,这种病目前还没有完全有效的药物可以缓解症状,但传统医学中的针灸具有刺激部分神经细胞,并使其恢复功能的作用。大公镇曾有一名脑瘫患儿,已经6岁了,还只能在地上爬,经过马小平半年多的针灸,孩子终于站直了,孩子的父亲感激地说:“多亏了马主任的这根银针,要不然这孩子只能一辈子在地上滚爬了。”
此后的三年间,马小平每天上午正常门诊,下午便骑上自行车赶往培智学校。不论雨雪阴睛、寒暑风霜,一千多个午后时光从未间断。刚开始与这些弱智儿童打交道并不顺利,他们总是自顾自地重复着机械的动作,不听调遣。扎针后,他们感觉到疼痛还畏惧马小平。然而,马小平总是满面春风,和颜悦色,以超乎常规的方式施治。他耐心、主动地与孩子们交谈,用抚慰触摸的方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扎针时讲究动作迅速,减少疼痛感。功夫不负有心人,时间长了,他们看到马小平都嘻笑着围住他。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2017-08-20巡诊 下一篇:马小平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启动 |